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原〔2022〕34號)發布。
《指導意見》中指出,到2025年,大宗化工產品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乙烯當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
障水平達到75%以上。引導烯烴原料輕質化,加快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合成氣一步法制烯烴的技術開發應用,增強高端聚合物供給能力,加快
發展高端聚烯烴,創建高端聚烯烴創新中心。
從中國石化、中國石油,萬華化學、再到浙江石化、恒力石化、盛虹煉化、衛星化學、寶豐能源等民營企業在全產業鏈布局中,都在著力
發展大乙烯+高端聚烯烴或者大乙烯+化工新材料路線。
1、加快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技術開發應用
通過技術變革,原油制化學品的比例已從10%提高到76%,有望達到80%。原油最大化生產化工原料總體上分為芳烴和低碳烯烴兩條路線。對
于以生產低碳烯烴為主的工藝路線,催化裂解是核心技術。
原油最大化生產低碳烯烴主要有三個方向,即最大量乙烯、最大量丙烯、最大量兼產丙烯和乙烯。催化裂解是原油最大化生產低碳烯烴的核
心技術,催化裂解原料來源廣泛,可以是常規催化裂化(FCC)的各種重質原料,包括減壓蠟油(VGO)、脫瀝青油(DAO)、焦化蠟油(CGO)、
加氫減壓蠟油(HT-VGO)、加氫裂化尾油等重質餾分油,以及常壓渣油(AR)和摻入減壓渣油(VTB)的減壓蠟油混合油(Blending of VGO and
VTB),也可以是石腦油餾分、C4/C5輕烴等,較蒸汽裂解操作條件苛刻度低,產物分布可靈活調節。
2、大乙烯發展
國內新建大乙烯規模集中在100-150萬噸/年之間,浙江石化、獨山子石化、蘭州石化等企業領銜國內大乙烯規模發展。民營煉化遵循“減油
增化”原則,乙烯收率提升到50%左右。
浙江石化仍有2.5期規劃,古雷石化(二期)、中科煉化(二期)、中沙古雷、埃克森美孚(惠州)、巴斯夫(湛江)、廣東石化、海南煉化
、洛陽石化、岳陽石化、廣西石化等均有大乙烯一體化項目建設。
3、高端聚烯烴發展
從全球的生產布局來看,高端聚烯烴生產主要集中在西歐、東南亞和北美地區,中東以大宗通用料為主,其中日本是東南亞高端聚烯烴主要
生產國。相關企業包括ExxonMobil、Dow化學、BASF、 LyondellBasell、Total、三井化學、住友化學、旭化成等。
國內以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為龍頭代表的聚烯烴生產企業正在加速突破高端聚烯烴的技術壁壘,包括a-烯烴、茂金屬催化劑、非茂金屬催
化劑等的研發與生產。
高端聚烯烴產品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主要應用在高端管材、汽車零部件、醫療設備、工業管道、高端電子電氣等領域。
4、化工新材料發展
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離不開市場的引領作用,新能源汽車、生物、高端裝備、新能源、環保節能、軌道交通等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品種眾多
的功能性化工新材料支撐。